本报讯 “乡村文明行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州城街道作为省级文明乡镇,结合农村实际,着眼农民需求,突出重点,不断创新,文明春风已吹进了千家万户,扎实推进了新农村文明建设。
农家书屋逐步完善。为进一步提升村民的文化素质,街道高度重视农家书屋的建设进度,今年以来,向外争取图书36万册,光盘500多张,报刊30多种,价值200多万元。书橱、桌椅、电视、风扇、报架等一应俱全。安排专门图书管理人员,并制定详细的《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图书借阅登记规范,管理人员服务到位。
文化大院建设如火如荼。州城街道在各村积极推进文化大院建设,多方筹措资金,为部分村文化大院配置了篮球场、棋牌室,乒乓球台,配送了图书、电脑、乐器、等科普文体活动设备。涌现出了南门文化大院、徐庄文化大院等规模较大、档次较高、设施比较健全的先进典型。
开展“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教育活动。以“新农村新生活”为主题,围绕村居美化净化、家庭伦理道德、亲子教育、文化娱乐、身体健康、科技致富等方面,面向农村干部、农村家庭和农村妇女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帮助广大群众提升文明素养,成为推动乡村文明行动、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生力军。
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街道以老艺人和文艺爱好者为骨干,迅速组建起乡村歌剧团和秧歌队。队伍有30余人,剧团和秧歌队不但排演了大量传统戏曲剧目,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并带动了电影、图书、民俗庆典、体育休闲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另外,剧团和秧歌队还创作排练了一批现代节目,如小戏曲、小品、歌舞,生动及时地反映了农村生活。
深化志愿服务活动。组建卫生保洁、环境保护、农技推广、文明礼仪、文化活动等领域的志愿服务队伍,针对农村各类困难群体需求,深入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扶贫帮困、便民服务、法律援助、创业培训、就业转移等志愿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倡导开展邻里互助等群众性自我服务活动,形成互助关爱的乡村新风。同时,建设了南门等社区服务中心,扎实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
“幸福e家园” 网络文化进村居工程扎实推进。为了让社区居民充分享受网络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我街道努力做好社区网络平台的建设和服务。传播内容注重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上传内容不但真实感人还图文并茂,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说服力,通过社区网站及时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让广大的社区居民能够了解社区能为他们做些什么,能够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通过“公告”栏及时把社区动态、民政低保、物业服务、供求信息等发布出去,并收到了良好的成果。实现了社区服务关口前移,促进了“居民自治”和民主公开,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维护了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非物质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为充分保护该街道的非物质遗产,组织有关人员进村入户走访座谈,将东平粥、州城烧饼、泥塑、剪纸、东平糟鱼、摔二鬼等一批非物质遗产整理上报,被列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遗产名录,民间艺人侯庆佩的葫芦彩绘更是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峰 李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