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州城街道以“强村固基、求变发展”为主题,开拓出一条“资源盘活重利用,主导产业上规模,土地经营要效益,项目建设出亮点,服务创收有办法”的强村之路,把村集体增收的“老套路”变出新花样,真正实现农村多元化发展,村级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资源盘活重利用。充分利用集体统管的机动地、荒地(滩)、林地、公益预留地以及房屋等资产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大力发展集体小农场、小林场,采取集体所有或农户竞价承包经营的方式,增加村级收入。目前,街道共盘活闲置荒地、荒片、宅基地、林地等426亩。集体土地发展高效农业,实现集体资源利用最大化,通过招标承包、招商引资、使用权转让、租赁经营等途径,搞综合经营开发,增加集体收入;依托地缘优势,整合零星资源,推广“边角经济”股份合作模式,利用路坎壕边、闲置荒片、屋前屋后等闲散边角地资源,通过股份合作的办法,发展苗木产业,提高资产营运效率。葛针园村、武家漫村等利用本村闲散边角地资源,以“集体+群众”的模式,栽植百日红、垂柳等苗木千余棵,有效利用了闲置资源,开辟了村级经济增收新途径。
  主导产业上规模。引导村集体积极培育村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培植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龙头企业,通过资产入股、管理服务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分享经营成果,增加村集体收入。目前,徐庄村、刘桃园村以及桂井子村等依托现有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和生猪养殖合作社,已经具备了“一村一品”的发展基础,逐步形成了村级主导产业。下一步,在原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和养殖规模,不断增强对周围邻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     
  土地经营要效益。以统筹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典型村建设,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和宅基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支持发展集体经济,深化发展“股份+合作”土地流转模式,以合作社为纽带,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生产协会等合作组织,通过提供生产管理、技术指导、信息服务,适当提取管理服务费用。徐庄村红塔有机蔬菜合作社、刘桃园村永生蔬菜专业合作社、桂井子丽娜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等通过为村民提供蔬菜、养殖等生产管理、技术指导、信息服务以及农业机械有偿租赁等,大大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项目建设出亮点。发挥现有村办企业效益,制订年度经营指标,落实资产增值责任,确保企业良性运转和经济目标的实现。因地制宜,广辟渠道,积极创办实体经济,使村级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延伸,拓宽增收范围,增加村级收入。大力招商引资,鼓励村级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办发展企业,采取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等方式加快项目建设,通过税收返还、利润分成等增加集体收入。精心筛选惠农项目,积极对上争取,通过扶持资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集体实力。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森恒木业、聚艺影视传媒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先后落户小东门村、葛针园村等。
  服务创收有办法。深入推进社区建设,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搞好腾空土地的复垦和综合开发利用,通过项目带动提高土地使用价值,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加集体收入。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技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为农民增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鼓励村级在开展公共服务的同时,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展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提升自我发展水平。进一步大力发展村级合作经济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马庄村、前莲花湾村组建村级统防统治服务队,利用村集体所有的20台180机动弥雾机组织成立了农药服务队,为本村及周边村庄进行农药喷雾服务,以每亩10元收取服务费用,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万余元收入。                                         (高峰 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