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5点40分,暴雨从天而降,哗哗地落入黄河,溅起片片水花。看着坝面上的积水,堤岸防汛帐篷里的沈德师再也待不住了:“不行,得去坝头上看看。”随即,他利索地穿上救生衣,裹上雨衣,扛着铁锨,扎进茫茫雨幕,朝黄庄控导6号坝头冲去……
  沈德师是东平黄河河务局斑鸠店管理段的职工,55岁的他再有2个月就该退休了。在进行防汛责任分工时,管理段领导考虑到他的年龄、身体实际,安排老沈在管理段办公室做内业资料整理。沈德师却挥挥手,大声拒绝:“我还是去黄河堤坝上吧。看了一辈子堤坝了,现在快退休了,要善始善终,站好最后一班岗。”
  20分钟后,雨停了,老沈也回来了。眼前的他,像个“落汤鸡”,鞋子、裤腿上粘满了泥巴草屑,雨水顺着脸上的皱纹滴滴嗒嗒地往下淌。“这段工程前期都进行了根石加固,不会出险。坝面上虽然雨急、水快,只要稍稍疏通一下排水通道,不会形成水沟浪窝的,对工程影响不大。”他欣慰地说。
  从1979年由临沂老家来东平工作,历经县局工程处机器铲运队、修防班到如今的斑鸠店管理段养护班长,35年的一线工作经验,使沈德师摸清了黄河的秉性,熟知了所辖黄河工程的一坝一堤、一草一木。全长1400米、7个坝头的黄庄控导,哪个坝头坝面是否平整,雨后会不会形成汇流,哪个坝头备防石根基是否牢固,雨后会不会坍塌,他都了如指掌。用他的话说:“就像熟悉自己的孩子。”
  “老沈哥管护的责任段,都是免检的,而且都是样板工程。除干完自己的责任段,在其他工段养护任务量大时,他都会主动去帮助,是我们的榜样,”斑鸠店管理段负责人李庆星在一旁插话道。
  防汛帐篷内的桌上,一本敞开的日记本上这样写着:“25日,晴,巡堤查险,6次;备防石,均无异常。未来三天预报有雷阵雨,这段(黄庄控导工程)坝头普遍较矮,易漫滩,加强6号坝头管护……”顺着往前翻,一页页工整的字迹,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沈德师每天的水情上报、巡查、工程面貌及值班注意事项等工作情况。
  老沈说:“防汛工作是大事,由不得犯晕,有什么事就用笔记本记下来,时常翻出来看看,照着去做,把存在的问题想法解决,把工作干好些,不拖单位的后腿,让领导放心,站好每一班岗。”
  此时,笔者脑海中像过电影一样,闪过堤坝一线一幕幕感人的防汛镜头。不正是由于许许多多和沈德师一样的黄河职工,用无悔的付出,站好每一班岗的行动,才换来了母亲河的岁岁安澜吗?
             (毛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