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素有“塞外京都”的河北承德北行120公里,便来到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御道口风景区,即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此时,晚秋的坝上草原一望无际,丘陵式的草原,一个山包,紧接着一片大小各一的草原。透过车窗,滦河源头-界河清澈的河水,缓缓流向京津地区居民的心田。
同行的新闻爱好者一边听着导游的讲解,一边观赏着窗外坝上草原秋的寂寥。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在游览时的一句话,撩起了大家的无限遐思。他这样描述道:“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
木兰围场地处蒙古高原,属于燕山余脉和大兴安岭、七老图山汇接部,地貌分坝上高原和坝下山区两大部分。东北和西北分别与内蒙古赤峰、克什克旗及多伦接壤,南和西南与河北隆化县、丰宁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相邻。“木兰”得名于满语,汉意为“哨鹿”,猎人以木或竹制的长哨吹出仿效雄鹿求偶的声音,引诱母鹿为情而来,公鹿为夺偶而至,其它猎兽为觅食而出现,以便围猎的一种方法。“围场”即行围打猎的场所。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帝出京北巡,决定在地近京师、北接蒙古的此地建猎场,划定了围场范围,随后以木栏或柳条为边界加以隔离,取名为“木兰围场”。
这里是滦河和辽河的发源地之一,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孕育了这方绿色世界。坐在车里前行,总能看到用水泥柱和铁丝网圈着的草原。听导游介绍,近年来,为加大坝上草原保护力度,国家林业总局制定了防护林政策,即退耕还林,退草还林,以确保首都和天津的安全。在秋季游览,只看到空旷、凄凉的草原,面积大而人烟稀少。进入风景区长达160公里的行程中,只看到少量的马、牛、羊,自然村落4个,忙碌的牧民9人。据了解,整个牧区仅有1000人左右。
塞罕坝是蒙汉混合语,“塞罕”的全称是:塞堪达巴汉色钦,在蒙语中是美丽的意思。“坝”是高岭、高台之意,所以塞罕坝就是“美丽的高岭”。这里自古就是水草丰沛、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主要分布着塞罕坝、御道口、红松洼、龙潭沟、月亮湖、塞罕塔、界河等景点。
沿着森林公园盘山路乘车北行,便来到塞罕塔。海拔1762米的东坝梁顶上,集旅游观光、防火、瞭望和无线通讯等于一体。只见火箭式塔体直插云天,游客扶梯登塔,螺旋式上升,难辨别东南西北。塔顶放眼,山峦起伏,浩瀚的林海一望无涯。艳阳高照时,万里无云,向南可观赏到围场县主峰锥子山,向北可观赏到森林公园的制高点小光顶子山及位于海拔1940米的夫妻望火楼。赶上阴雨天气,你会有塔在雾中,人在林中,飘飘欲仙的感觉,别有一番情趣。据史料记载:有一次,康熙皇帝到此围猎,顿感心旷神怡,脱口赞道:“真仙境也”。
在塞罕塔北部,有一个最有名气的景点,那就是月亮湖。它又叫沙拉诺尔湖,是进入景区的第一个较大的湖泊,水面面积超过300亩。湖东、北面均为茫茫林海,西部是曼甸牧场。如今,它结着厚厚的冰,静静着迎接着远道而来的游客。同行的人在这里驻足留影,体味着海拔1500米高原上少有的湖泊。座落在类似盆地的它,不论是干旱少雨季节,还是水量丰沛的时节,它的水位总是没有多少变化,像一张弯弓挂在塞罕坝草原,又像一颗明珠镶嵌在美丽的木兰围场。
此时游览,虽然是深秋淡季,可大小景点,一点也不单调、逊色。在距离月亮湖约2公里的地方有一处宽阔的坡地,上面长满了各种野花。1997年,有一位领导同志来到这里考察,陪同的人员问他对景点的感受,他交口称赞:“好、好、好,真是好的没治了。”随后陪同人员请他为此景取名。面对眼前五彩缤纷的野花,沉思片刻后说道:“百花坡怎么样?”大家齐声赞同,于是百花坡的名字就这样叫开了。
作为国家一级旅游景区的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草原、草甸簇拥着林海,内蒙古草原的辽阔与秀美跃然纸上。春绿、夏艳、秋灿、冬翠美轮美奂。登高可观赏无边无际的云海、雾海;明媚的阳光下看晶莹洁白的雪松。在草甸上,要么赏花,要么骑马,把酒问苍天,你忘却了人世间的恩恩怨怨,您忘却了年龄的大小,春夏,蓝天、白云、碧水、林海映入眼帘;秋冬,松涛阵阵,层林尽染,白雪皑皑恣情领略;你会对木兰围场情有独钟,不由赞叹道:此为仙境,此为人间天堂,不虚此行。(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