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接山镇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转换思维,强力招商引资,膨胀项目总量,工业经济强势崛起,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镇向工业重镇的“华丽转身”。今年1-11月份,全镇实现财政收入5366.2万元,增长28.2% ;培植规模工业企业17家,工业销售收入56亿,增加值15.1亿;固定资产投入7.1亿;引进过500万元的项目17个,合同利用外资8.9亿,实际利用外资6.3亿。
新思维衍生“新思路”。接山镇是一个传统的农业镇,镇党委、政府在发展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接山要想实现质和量发展的全面提升,必须在后发优势培树上下大工夫,下狠功夫,着力在工业上搞突破。为此,他们坚持工业兴镇理念,把项目建设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镇的发展路子。全镇各级以快半拍的干劲、豁得上的拼劲,咬定招商不放松,实行领导、时间、精力的高度集中,不断发展和壮大工业经济,加快了项目建设的步伐,提升了项目建设的规模、层次和水平。
小镇落户“新贵人”。该镇打好人情牌,招引大项目,加强与在外老乡的联系,发挥他们的优势,积极捕捉信息。对有投资意向的外商,盯紧靠上,力争项目谈一个成一个。突出筛选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大个头”项目,膨胀经济总量。引进的聚隆牧业有限公司,在投资6000万元的基础上,追加投资4000万元,总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引进的中储粮泰安直属库东平分库项目,总投资2亿元,粮库建成后,年可储存粮食10万吨,辐射带动优质粮食基地100多万亩,并拉动运输、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投资1.5亿元的泰安德广纸制品加工项目,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主要加工生产高档次的卫生纸、包装纸及生产用纸系列,共600多个品种。项目投产后,年产量可达4万吨。中储粮、德广工贸、正通饲料、聚隆牧业等几个过亿元项目达产见效后,可实现总产值20亿元,利税1.43亿元,安置劳动力2000人。
村落里产出“名品牌”。该镇立足资源优势,强化村级招商。充分挖掘村级在劳动力、农产品和闲置资产丰富的优势,鼓励村支部书记走出去,大力宣传接山政策和环境,着力引进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项目。今年以来,村级引进过100万元的项目26个。其中东平泰伊纺织服饰有限公司就是该镇在上海经营生意多年的徐蓬彬先生投资创建的,前期投资3000万元,购买设备300台。该公司生产的名牌女装销住北京、上海、南京等中外大中型城市,年销售收入4500万元,可实现利税400多万元,安置劳动力400余人。泰安客商赵永民在常庄一村投资1000万元,兴办了祺盛制衣项目,生产的高档服装全部出口欧州,公司年产值1800万元,利税120万元,转移当地劳动力200人。
老项目长成“大个头”。该镇围绕效益,深化技改扩规,引导企业积极开拓市场,泰银、金山、华光、龙辉、鑫香等企业扩规项目陆续达产见效。金山橡胶公司研制的自动化常压、无水、无废气排放橡胶粉脱硫新工艺,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保护,先后被评为省市县科技进步奖。鼓励企业立足配套升级和产业链条衔接,建设产业配套项目。华光制塑、泰银纺织等企业,分别引进汇鑫润滑油、瑞源乳液等项目,增强了企业的规模实力。(颜丙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