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们即将告别“十一五”,迈进“十二五”的门槛。处于这样一个重大历史节点,回眸“十一五”,成就辉煌,倍感自豪;展望“十二五”,规划宏伟,令人振奋。自本期起,本报特开设“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栏目,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及宏伟蓝图这一关注点,突出民生问题,展开系列报道,在全县进一步形成“解放思想,拼搏实干,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本报讯 “十一五”期间,县工业园区以建设“解放思想先导区、项目建设高效区、特色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示范区”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拼搏实干,开拓创新,加压奋进,建成区面积16.3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达125家,辖15个行政村,水、电、汽、暖、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的省级开发区。2009年,在全省146家省级开发区综合评比中排名第44位,在79家西部省级开发区中,高新技术排名第3位。今年,县工业园区被评为全省最佳投资园区,是泰安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省级开发区。
  近年来,园区管委牢固树立“项目立区”理念,以项目扩增量,以增量添后劲。围绕重点规划建设的瑞星、新东岳、中顺、光大及姜仔鸭食品工业园等10大园中园,着力打造优势产业基地,构建工业集群化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了以化工、生活用纸、机械制造、亚麻纺织、电子电器、食品加工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目前,园区拥有“东岳”轮胎、“洽洽”瓜子等4个中国名牌产品及“洽洽”瓜子、“东岳”轮胎2个中国驰名商标和“东平湖”、“东工泰山”、“赵斌”、“智育”等10个山东省著名商标。
  特别是今年,规划了占地1000亩的新兴产业园,先后引进了国家500强企业山钢集团、全国电力龙头大唐集团、亚洲软包装行业龙头老大海宁集团、美国生物制药、上海斯图华纳空调、广东中天科技、山东雨泽高科公司随身氧吧、中科院氧离子聚丙烯酰胺等一批“战略型、科技型、生态型、高效型”的高新技术项目32个,其中过亿元的26个,合同引资额105亿元,到位资金25.6亿元,项目数量、实现税收均比去年翻了一番,实现了由增幅向增量跨越迈进。
  为不断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县工业园区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要求,累计投入资金4.8亿元,不断加强区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硬化园区新修道路,搞好绿化、亮化和美化工作,努力做到园区园林化、企业公园化,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
  “十二五”期间,县工业园区将通过调优园区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使东平工业园区跃上新的发展平台,成为招商引资的制高点,大项目建设的聚集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孵化器,真正把园区打造成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屈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