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畅通的河道,坚固美观的管涵,曲折厚实的堤防,在青草中蜿蜒流过的绿水……从接山席桥沿着河堤北上,记者眼中的汇河一改往日破败不堪的形象,变得那样的清丽温顺,那样的娴静悠然。
流经我县的汇河是大汶河下游的重要支流,发源于岱岳区道朗镇北部山区,流经岱岳区、肥城市、平阴县和东平县,在戴村坝下汇入大清河,是我县东部的重要泄洪通道,关系到大羊、接山两乡镇几万名沿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长期以来,由于资金等多方面原因制约,致使汇河河道淤积,阻水植物横生,行洪能力降低;堤防段堤身单薄、残缺不全,缺口较多,弯道冲刷河岸,险工不断;同时大部分河道原建筑物设计标准低,质量差,且年久失修,老化退化严重,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防洪要求。
一定要改变汇河的面貌,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让汇河变成一条安全之河、生态之河、发展之河。怀着一种强烈的责任,县河道局一班人紧紧抓住全国加大水利投入、加强中小河道治理的机遇,千方百计对上争取,通过积极努力,将汇河治理工程列入到《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行列,拉开了汇河治理的大幕。
我县汇河治理工程分省级和国家级两个项目,总投资3634万元。其中,省级项目投资1274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河道清淤6.867km,加固堤防5.372km;维修拦河闸1座,改建穿堤涵闸1座;国家级项目投资236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河道清淤17.858公里,复堤7.786公里,新建穿堤管涵3座、改建穿涵3座、重建穿堤管涵1座,新建生产桥1座。
汇河省级项目已于2011年10月12日开工建设,2012年2月20日完工,并于今年7月底通过省水利厅专家竣工验收;国家级项目于今年3月10日开工建设,于今年年6月26日完工,并通过了省水利厅投入使用验收。两个工程均被评定为优良工程。
为把工程建成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质量工程、安全工程和民心工程,他们按照生态治理的原则,把工程建设与汇河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相结合,严把施工队伍、材料设备质量和工程建设质量“三个关口”,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项目的施工和监理进行了公开招标;对工程建设所需的材料设备,在建设、监理单位的监督下采购,未经技术、监理和监督人员签字认可的建筑材料、配件和设备坚决不能使用,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不得拨付工程进度款项、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在监理代为全过程质量控制的同时,安排技术人员包片蹲点提供指导,对隐蔽工程和重要施工部位,实行24小时旁站监督,严格施工工艺流程,严格质量控制,对有质量问题的坚决返工,不给面子。
为推进工作进度,县河道局成立专门班子,组织精兵强将日夜盯靠在工地上。他们克服天气炎热、克服蚊虫叮咬、克服阴雨天道路泥泞等重重困难,严格技术标准,严格过程控制,严格质量管理,严格进度控制,经过三个月不间断地施工,5个分部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529个单元工程中有429个质量达到优良,单元工程优良率达到93%。
工程建设后,治理河段将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为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席桥、接山、南山庄、刘所、黄徐拦河翻板闸的建设,可以有效拦蓄、利用汇河水涵养两岸地下水源,造福两岸百姓。而按照“自然、生态、休闲”理念,对汇河进行的生态修复治理,通过“点、线、面”相互结合,形成了一条迷人的绿色通道和生态水系,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省水利厅验收专家组对工程建设给与了高度评价,不但把该工程列为我省小流域治理的示范工程和样板工程,而且将把汇河生态治理的经验向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