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当你走进县工业园区,一条条宽阔笔直的大道、一幢幢崭新亮丽的楼房、一排排标准设计的厂房便会呈现在眼前。你会惊讶地发现,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园区已在东平悄然崛起。
县工业园区是全县工业项目的聚集地,是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如何实现园区经济大发展,让工业园区快速崛起,一直是园区决策者们殚精竭虑思考的问题。
“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一种投资环境、投资形象,是增强对外商外资吸引力的最基本条件。我们牢固树立抓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抓服务的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切实改善投资硬环境,提升园区整体形象,吸引更多的客商前来投资洽谈。”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安吉格告诉记者,县工业园区从完善自身基础设施着手,秉持“规划引领、框架先行、配套完善、项目跟进、集聚发展”的原则,重点完善园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环境,努力把园区建成吸引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的“洼地”。
为建设精品园区,县工业园区依托城市总体规划,从完善规划修编入手,先后编制了《东平县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县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县工业园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011年,园区按照县委产城一体的定位要求,继续向北延伸,总规划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同时委托具有影响力的设计院,高标准超前规划,加快形成商务休闲、娱乐服务、信息效应、仓储物流等功能分区,使园区土地使用更加规范、功能分区更加科学,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使之达到最大使用价值。
规划是蓝图,重点在落实。在建设过程中,县工业园区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克服困难,科学施工,先后启动了园区路网、高低压线路改造、泄洪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县工业园区多为荒山丘陵,存在大量高硬度的岩石,爆破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为高质量地完成园区道路建设,园区按照“多标段、分期施工”的原则进行园区场地平整。据统计,近年来,园区共修建道路16条,硬化路面37.6万平方米,有效地满足了投资企业的落户要求。至此,开发区已拉开16平方公里园区框架,建成3纵9横近40公里的园区路网,实现了园区道路环网相通。
企业要生产,电力是关键。为解决园区企业用电问题,园区积极协调县供电公司投资1.5亿元规划建设了110kV驻村输变电工程,装备技术水平达到全省一流。近年来,共协调投资2600万元,建成高压供电线路19公里,改造园区高低压线路约7公里,大大提高县工业园区的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满足园区内各大企业用电需求。
受地理位置影响,园区附近山上来水较多。为确保园区基础设施和企业生产安全,今年,县工业园区相继启动了2000米泄洪通道工程,总投资800万元,为园区企业发展打造了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
今年以来,累计投资1500余万元,完成园区道路建设15000平方米,摆放景观花盆150个,栽植花木6万多株;安装、维修路灯300余盏,完成企业外围墙统一粉刷25000平方米、文化墙制作2000平方米,并对行道树统一涂白。投资800万元,配套完善区内水、电、暖、气、排污及泄洪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工业园区成立10年来,园区项基础设施投资总额达到6.7亿元。修建道路16条,总计40公里,硬化路面37.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35.8万平方米,铺设各种地下管线5.6万米。全部实现“九通一平”………
山中有城,园在城中;园中有绿,绿在人中。通过抓完善、促配套,园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全面提升。一个产城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成功崛起,成为振兴东平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发动机。
为切实提高县工业园区硬件档次,从根本上提高园区服务能力和竞争实力。从去年开始,县工业园区启动了全市首家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32000平方米。主要包括建筑面积为6000平方米的综合信息服务楼,建筑面积为8000平方米的科技交流中心,建筑面积为10000平方米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目前,项目主体已完工。
孵化的良巢建成了,竞争的平台搭好了,生产的要素齐备了。随着县工业园区各种软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各大企业开始往这里聚集,各种产业开始在这里形成,园区产业发展呈现出百舸争流、竞相辉映的喜人态势。
目前,以龙美生物医药科技、天津高端试剂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以光大科技、海顺科技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以博达光电、斯图华纳、力创科技为代表的电子光电,以东顺纸业和九鑫纸业为代表的生活用纸,以洲际泰和金元亚麻为代表的亚麻纺织,以开元机械、九鑫机械加工园为代表的机械加工,以新东岳和金山橡胶为代表的橡胶生产,以姜仔鸭、八里香为代表的食品加工,十年磨砺,特色产业脱颖而出,不断在园区发展壮大。生活纸生产江北最大,摩托车胎生产全国第一,生物医药世界领先,博达光电、光大绿源行业标准制定者……园区产业发展的肌体更加强健,园区发展的明天更加辉煌。
筑巢为引凤凰来,为企业做好保障服务,是实现园区持续发展壮大的保障。在下步工作中,县工业园区将继续完善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园区项目的承载能力,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
(王庆海 屈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