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东平街道以土地流转为抓手,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激活内力,借助外力,品种调新、质量调优、效益调高、规模调大、产业调强、园区做大,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努力打造农业发展新格局。
明确工作思路,建设四大基地。该街道立足辖区土壤、地形、地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通过专家指导、部门论证、群众讨论,制订了符合当地实际、切实可行的产业调整规划,按照规模化、产业化、观光化发展模式,着力发展优质核桃、名优莲藕、有机蔬菜、苗木花卉种植等特色农业,现已建成了北果、南菜、东林、西渔为格局的四大农业特色园区,加快了由传统农业向特色、高效、观光农业转型。
出台优惠政策,引导群众参与。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度,该街道通过广泛宣传农业产业调整意义,引导群众算好经济收入对比账,促进群众主动参与产业调整;他们还高度重视示范带动的作用,从各村村情出发,通过大户承包、干部带头等方法抓好示范基地建设,提高群众积极性。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减收承包费、资金奖励等奖励扶助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另外,根据辖区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逐渐形成了以核桃产业为龙头,蔬菜、生猪、特禽、水产、花卉、中药材齐头并进的品牌发展新格局。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外力上项目搞好结构调整,发展订单种植模式,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做活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细化责任目标,抓好工作落实。实行领导干部包管区、包村、包地块,将责任层层落实到人,实行每日一调度,每周一通报,将工作情况作为年终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目前,沿贯中大道两侧的土地流转工作全部完成,已投资5000万元,种植莲藕3500亩;在南部平原通过实行集约经营的方式,投资1800万元,发展有机蔬菜2500亩;在东部滨河地带投资7500万元,发展苗木花卉2000亩;在北部王村、东海子、前海子、石马、于寺5个村,发展优质核桃7000亩,其中今年新发展了2400亩,下步将发展成全县首个万亩优质核桃基地。 (侯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