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老湖镇是我县移民大镇,其中整体搬迁村40个,纯无地移民村26个,纯无地移民村中90%的村属经济薄弱村或空壳村。今年以来,该镇按照“服务旅游、异地置业、产业带动”发展思路,通过资源整合,村村联动,抱团发展的模式,广借外力,内生动力,进一步加快无地移民村集体增收步伐。
紧贴旅游,服务增收。该镇以创建省级旅游小镇为抓手,鼓励沿湖无地移民村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逐步将东平湖风景名胜区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靠服务赢增收。
大力开发湿地旅游观光项目。该镇积极鼓励沿湖无地移民村采取“集体+公司”、“集体+大户+群众”的股份合作模式开发小旅游船湿地游、水上餐厅、湖上采摘等湿地旅游观光项目,以此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该镇前埠子村将小木船以集体入股的形式加入东平湖东湿地旅游服务公司统一运营管理,15艘旅游船每月可为村集体增收6300元,年可获得收入4.5万元。
大上快上“渔家乐”等服务项目。依托地域优势,充分利用渔业资源、渔业设施,发展“渔家乐”项目。村集体既能通过租赁闲置场地的方式获取租金收入,又可以通过服务管理,提取服务费。目前,该镇已有3个村按标准发展“渔家乐”项目12家,可同时接待300余名游客,预计年接待游客1万余人,村集体年增收20余万元。
积极开发利用湖内小岛资源。该镇现有湖内岛屿20多个,在严格保护小岛生态资源的基础上,该镇鼓励相关村将小岛通过对外承包或合伙开发的经营模式,对小岛进行综合开发。该镇老庄村在旅游局的协调下,将村集体拥有的100多亩的小岛承包给旅游开发公司,村集体每年获取2万余元的承包费。
异地置业,实现共赢。思路决定出路,为解决无地移民村无地可用这一制约发展的难题,该镇站在区域化发展的视角,整体考量,走村村联动,抱团发展的路子。该镇西三村通过积极对上争取,获得南水北调工程对无地移民村的扶持资金,用于扩大特种动物养殖场的建设规模,遇到土地制约瓶颈难题,但该村借鉴外地经验,创新发展思路,走异地置业,借地生财的发展路子,通过向西二村租借90亩土地,新扩建养殖小区一处,该小区可容纳40户养殖户,养殖规模20万只,村集体年可收取租金费44万元,服务管理费20万元。
政策带动,产业拉动。老湖镇始终坚持“产业立村”战略,用足用好政策资金,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同时,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成立专业合作组织,走“统分结合、抱团闯市场、规模出效益”的路子。
优势带动,做强优势产业促增收。麻鸭养殖是老湖镇的优势产业,该镇积极引导无地移民村参与麻鸭基地建设,村党支部立足这项产业,按照“一村一业”的要求,由支部牵头,党员带头,动员吸引群众参与,群众通过利润分红增加收入,村集体通过为养殖户提供服务的方式获得村集体收入。
特色促动,壮大传统产业赢增收。该镇有相当一部分移民村有搞特种动物养殖的优越自然条件和历史传统,将这部分村联合起来,走特色养殖产业化带动农民致富,村集体壮大的路子。该镇西三村、西一村、西四村、南辛庄等26个村发展特种动物养殖业,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3家,服务养殖户200余家,养殖户年均收入6万余元,村集体收入3万元以上。
“龙头”拉动,延伸产业链条创增收。该镇积极探索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养殖户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良性机制。作为老湖镇湖产品加工企业的“龙头”,水泊食品有限公司先后与4个无地移民村签订了麻鸭养殖协议,委托生产基地所在村支部、村委会进行管理,每年上交村集体承包费和管理费160万元。 (穆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