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1998年10月,在董事长丁庆忠的带领下,企业186名职工共同入股43.6万元,以租赁来的一条50T棉籽榨油浸出生产线为依托成立光大油脂厂,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开始了艰难的搏击与跋涉。而发展的列车一经启动,光大就选择了勇往直前、绝不停步。
  1999年,刚创业不到一年的光大,就把眼光瞄到了县外,“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先后到我省郓城、鄄城两县租赁了当地几近倒闭的棉籽榨油厂,并于投产的当年就收到了不菲的效益,完成了资本的初始积累。
  找准市场切入点的光大人从此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5年,到安徽整体收购宿州第一轧花厂,成立安徽光大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同年,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机遇,在原料丰富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成立新疆新光油脂有限公司;2008年整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45团油脂加工企业,2009年整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所属3家油脂加工企业。在一次次外出发展的过程中,光大日月集团油脂加工的羽翼日渐丰满。
  而在走出去发展的同时,东平企业的内涵也在一步步地拓展和延伸。2000年,企业新上200吨棉籽浸出榨油生产线,完成了本地企业的第一次扩张;2001年新上300吨多种油料加工生产线,实现了企业从单一棉籽加工向菜籽、花生、大豆加工的转变;2004年,引进先进灌装生产线,实现企业由散装到小包装、精包装的改变,并创出自已的品牌产品;2010年,采用国际上先进的食用油制取工艺,加大生物工程研发力度,红花籽油、蕃茄籽油、葡萄籽油、葵花籽油、各种营养调和油等十几种高档食用油产品相继问世。
  截至目前,光大日月集团油脂加工产品由单一品种发展到8大系列40多个个品种,日加工能力达到4000多吨,不但于2001年就成为全国同行业最大的棉籽加工企业,而且成为鲁西南最大的大豆加工企业,集团油脂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34亿元,实现利税3亿元。
  立乎其高,观乎其远;立乎其大,超乎其上。在光大人心中,有一个百年之梦,但光大人也深深明白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 基础产业的日渐坚实和完善,不但让光大日月集团的底气越来越厚重,而且也让光大日月集团延伸发展的自信心越来越强。
延展链条 开启强大之门
  任何一个强大的成功企业,不但要经历基础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不断扩张,更需要适时把握机遇、瞄准关联、延展链条、乘势而上。
  2007年之前,光大日月集团只是一个以油脂加工为主要产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品利润小、附加值低,对地方的税收贡献也长年在低水平上徘徊,有心无力。
  企业要发展,要强大,必须要寻求更多、更好的发展点和增长点,必须要在原来的发展上实现向更宽、更深领域的突破。面对企业发展,以集团公司董事长丁庆忠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经常夜不能寐,苦苦思索。
  发展关联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成为他们的第一选择。2004年,他们敏锐地意识到以棉短绒为主原料的精制棉和纤维素市场存在着巨大商机,果断新上棉籽脱绒生产线,拉开了由油脂加工向精细化工转型跨越的序幕。2008年,光大科技公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项目开工建设,并于2009年正式投产;2009年,新疆光大山河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短短三年的时间,光大科技已发展为拥有10000吨/年建材级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生产线、5000/年吨医药食品级羟丙甲纤维素生产线、10000吨/年羧甲基纤维素生产线、5000吨/年羟乙基纤维素生产线、5000吨/年微晶纤维素生产线和5000吨/年羟丙基淀粉醚生产线等6条生产线,总生产能力达到40000吨;光大山河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拥有10000吨/年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生产线、10000吨/年羧甲基纤维素生产线、30000吨/年精制棉生产线、20000吨/的棉浆粕生产线各一条,总生产能力7万吨,光大日月集团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生产羟丙基淀粉醚产品的企业和最大的非离子型纤维素生产企业,并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纤维素醚、淀粉醚研发生产基地。涉足精细化工,不但使光大日月集团实现了由农产品加工向精细化工、由粗放型生产向高科技企业的转变,而且实现了产品附加值急剧攀升达10倍以上,而随之而来的则是企业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和对地方税收贡献的强力增加。
  原来油脂加工产生的油渣、壳类、粕类等副产品都是一卖了之,产生的效益微乎其微。他们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发现随着绿色、无公害产品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有机肥市场潜力巨大。2007年,他们果断决策,涉足有机肥生产行业,投资2亿元的30万吨有机肥生产项目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目前,光大肥业公司拥有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复合肥、专用肥和高档花卉肥等特种肥料生产线各一条,年产“光大田园”、“沃泥尔”牌系列肥料30余万吨,一跃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粕类有机肥生产厂家,总体生产规模名列全省前茅,被确定为“农业部新型肥料创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和“山东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科研基地”,被山东、安徽两省政府采购机构招标为有机肥定点生产企业。目前,光大生产的有机肥已经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在山东,使用面积达到70%以上,成为广大农民朋友最值得信赖的有机肥品牌,也为企业拉伸产业链条,实现结构调整迈出了重要一步。
  如今,光大科技、光大肥业和光大油脂、光大绿源食品一起构成了光大加速向前的“四架马车”。如果说光大油脂和光大绿源食品是光大在传统产业上不断提档升级、增强内力、增强核心实力使然,那么光大科技和光大肥业乃至刚刚涉足的光大置业的崛起,则为这个传统产业发展开辟了新的战场、新的领域。同时,产业链条的不断拉伸和高科技的引领,不但使这个以农产品加工起家的企业脱胎换骨,令人刮目相看,也让这个企业焕发出勃勃生机。沿着这条崭新的道路,光大扩张的道路还在继续,强大之门已经开启。
在强中大 在大中强
  对任何企业来讲,盲目的扩张和盲目的追大求强都有可能让企业陷入发展的泥沼和怪圈而不能自拔。面对企业的发展,光大日月集团董事长丁庆忠比任何人都清醒,比任何人看得都高远。他说,做大做强企业,是所有企业家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做大做强绝不像口头上说得那么简单,它需要企业决策者审慎的思考和准确的把握。
  丁庆忠认为,在我国企业界向来有“做大”的情结,盲目铺摊子、上项目,追求经济总量的扩张;总有一种错觉,以为“做大”就是“做强”了,凑几个企业捆绑在一起,就成了“巨无霸”,殊不知这种“催熟”的巨人体质太弱,不堪一击,很快就会被市场“雨打风吹去”。因此光大日月集团在发展上首先从基础产业做起,从散装到灌装,从单一品种到多个系列,从落后的生产设备到现在世界先进的生产设施,从无牌产品到“智育”牌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光大人并没有盲目的求大和扩张,而是走出了一条边大边强的发展道路,在适时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油脂产业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基础产业的根基打得越来越坚固、越来越厚实,筋骨越来越强壮。
  在做强做大基础产业的同时,光大人认识到,油脂产业发展并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要想真正实现企业发展的质变,必须要谋求高远,为企业发展注入永续动力。实施企业向高科技发展的转型,涉足关联产业,光大走出了一连串坚实而有力的脚印。
  面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面对企业如何做大做强,丁庆忠的一席话令人深思,他说,企业需要大,更需要强,如果企业各个产品之间没有关联,那“无数个小舢板连起来永远也成不了航空母舰”。企业应该适度追求规模的扩张,更应该以求“强”为目标,如果用跑百米的方式来参加马拉松比赛,永远成不了最后的胜利者。
  正是在这一战略思想的指引下,光大日月集团确定从2012年起实现企业战略转型,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智慧,全神贯注地提高企业的内在运行质量,增加企业的效益,最终达到职工增收、家庭幸福。建设一个大而强的光大日月集团,光大已经迈出坚实的步伐,正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