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东平街道坚持以人为本,关注群众需求、改善群众生活,围绕群众最迫切的要求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老百姓生活得实惠,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把项目建设大提速作为“切入点”。一个地方只有经济搞上去,才能有能力为群众办更多的事。一至三季度,街道新开工建设项目18个,总投资7.28亿元,其中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鲁玻医药管制瓶、东原食品、香溢食品即食阿胶、邦德新型节能变压器、正煜工贸铝合金压铸件、伟光塑业、欣欣纺织、清河上城商务酒店、东康购物等。续建项目13个,总投资亿36.47元,包括稻屯洼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起步区、东顺集团科技园二期高档生活纸、星光实业高档塑料包装、郑佳食品真空擀拉面项目、城中村改造、润辰矿业铁矿石开采及加工项目、庆达矿业等;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4个,总投资额达28.22亿元,到位资金6.95亿元;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6.1亿元,占全年任务的98%;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产值85.82亿元,同比增长49%,实现利税13.03亿元;完成财政收入6967.3万元,同比增长23.2%。
  把民生工程快落实作为“着力点”。该街道实施了一系列惠民工程,按照全县总体规划和发展需要,努力推进李范村、马口、赵桥、宿城、卜楼城中村改造项目。为让新社区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洼地”,街道因地制宜让群众借助健全的基础设施实现经济提速。李泉子借助社区综合开发,建设了一万七千平米的御泉龙庭精品装饰城。街道让居民按人均20平米的原则优先优惠购买商铺,确保了群众利益。对于没有资金购买商铺的居民,每年有人均800元的补贴,剩余商铺采取集中招商的形式租赁,增加了村集体收入;闫村社区和尹范村社区分别建设了洗车美容一条街和清河汽配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贸服务流通区。群众借助服务业大发展这股东风,实现了收入翻番。数据显示,每家经营户比社区不改造前一年增收3万元。焦村社区结合借助白佛山的历史文化遗韵和社区改造成果,配合县直有关单位,服务景区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力地促进了社区餐饮、住宿行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截至目前,社区新增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农家乐”31户 ,旅游产品专卖店16户。
  把收入增长多元化作为“落脚点”。要想得到群众的认可,最重要的还是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有活干,有饭吃。该街道领导为实现这一目标,积极牵线搭桥,先后与技校和职业中专合作开展创业培训班15期,培训人数1200余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2873人,新增城镇就业1143人,再就业749人;同时,该街道把74个村居划定园区村、城中村、农业村三种类型,探寻三种发展方式,把提高群众收入,激发内部活力作为主攻方向,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向着收入稳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据了解,地处园区核心地带的井仓村引进十多个规模企业。企业的发展让井仓村成为吸纳劳动力的“吸铁石”,不但解决了井仓700多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而且为周边村3000名群众解决了就业问题;赤脸店社区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市场服务业和建筑产业,建设了四条商业街,引进4家企业,带动500名居民从事商品经营、房屋租赁,使辖区群众人人有活干,有收入,户均增加收入10000元;东海子村立足当地实际,在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基础上,引导种植户进行立体种植模式“实验”。利用核桃生产中空闲时段和株间空隙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为群众实现持续增收打开了一条新通道。(侯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