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靠科技做支撑,靠品牌打天下”是光大日月集团始终坚持的理念。近年来,集团大力实施科技强企战略,以省级技术中心为纽带,每家子公司都以相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作为支撑和依托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集团公司设立了建议奖、革新奖、传艺带徒奖等,对政府发放的技术创新成果奖金,公司再配上同等的额度,全部发放到各公司的科研部门。同时,集团公司把通过革新改造,在生产方面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能、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小革新、小发明进行奖励,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创新。光大油脂公司浸出车间毛油屏蔽泵原来是用自来水降温的,由于水质的原因,屏蔽泵夹层容易堵塞,致使损坏。又加上屏蔽泵降温夹层间隙较小,进出口较细,清洗效果不明显。车间主任李根廷经仔细琢磨后,利用一根长50cm的管子,两端用盲板焊接,上端焊接一个加水孔和一个打气咀,下端焊接一个水孔,连接在屏蔽泵降温层出口,当罐内加入适量清洗液后,用打气筒打气,清洗液通过压力被压入降温层内,液体就会通过夹层出口流入桶内,进行来回循环,从而使降温层内的水锈得到了彻底的清洗。此举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延长了泵的使用寿命。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加强自主创新的同时,光大日月集团公司借助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江南大学、中国粮油学会、山东农科院、林科院等专业研发机构的高智力,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新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光大肥业在筹建过程中,便与山东省农科院、山东省林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成立了科技研发中心,聘请省内顶级土肥专家、山东省农科院植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主任杨力教授和山东省林科院土肥所所长、研究员马海林教授等省内著名专家充当技术顾问,形成了企业的科研支柱。同时,他们引进了20多名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毕业生,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科技研发队伍,进行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先后研制出了100多种新配方,满足了不同地域不同客户的需求,使产品在市场上独占鳌头。他们还向有机肥的高端进发,研制成功了水解油渣有机肥、精制花卉肥、油脂素等高端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了国家专利。光大绿源食品公司与中国科技大学合作,共同研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酯交换专利技术和天然酯化生产工艺,以棉籽油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健康奶油,具有不产生反式脂肪酸、富含亚油酸、不含人工色素、零胆固醇等五大健康优势,是业内公认的健康奶油,是引领人造奶油行业发展趋势和健康风尚的高科技产品,为行业健康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新疆新光油脂公司与新疆工业经济学院研发生产的红花籽油及红花籽油软胶囊被誉为源自天山的液体黄金、保健神丸,不仅为食用上品,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保健价值,在今年9月份被评为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交会金奖。
人才洼地聚集企业质变“魔方”
  “我们在青岛买了房子,成立了青岛光大天一商贸公司,就是为了招聘高端人才进行高端运作,推动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向更高目标迈进。”集团董事长丁庆忠在全体职工大会上的一席话,让大家倍感振奋,赢得了热烈掌声。
  人才是企业的发展之源,光大日月集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才不迁才、赛马不相马的用人之道,不断解放思想、打破世俗,不拘一格地招聘、选用各方面人才,真正使企业在各个层面、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有人才来支撑。并建立完善了一套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措施,不论资历、不排辈分、不嫉贤妒能、不求全责备,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和机遇,让员工成长成才,让有理想、有抱负,想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拥有一定地位,给予一方平台。光大科技公司研发中心的刘涛,是山东农业大学高分子专业的研究生,到公司不久便初露锋芒,在工作中显示出了出众的才华,被列为年轻后备人才加以锻炼培养,该公司总经理王公新虽然加入光大仅两年的时间,但由于懂技术,善管理,德才兼备,被委以重任。
  高端人才作引擎,拉动了企业自身人才的成长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光大科技发展公司自建立伊始,便瞄准高等院校和顶级科研机构,盯住行业高端人才和各类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先后与全国纤维素醚行业协会、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引聘国内纤维素行业顶端人才2人,专家教授6人,博士、硕士生11人,各类专业人才50多人,设立充实了技术研发中心。正是靠着坚实的人才保障,光大科技发展公司近年来已获取国家专利15项;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品质聚阴离子纤维素(PAC)工程化技术获得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成果鉴定证书,并获得2011年县科学进步奖二等奖;“分步碱化一步醚化”生产工艺获得县2011年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公司自主研发的改进型干法羟丙基淀粉醚工艺是全国唯一一家改进型干法生产线,产品质量堪比德国、荷兰、美国等国的淀粉醚世界知名品牌。
梯次培养蕴积发展长盛源泉
  “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的支撑,集团要不断地挖掘、培养员工中的各类人才,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集团内呈现出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永远保持企业的生机活力。”集团公司董事长丁庆忠如是说。他认为,要保持企业经久不衰,必须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产品的多元化、高端化和使用化上持续进行创新。
  光大日月集团的最终目标是做百年光大。为了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集团确定从2012年起,大力推进企业战略转型,即由膨胀规模、做大企业向苦练内功、做强企业转变,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和智慧,全神贯注地提升企业的内在运行质量,增加企业效益,实现企业增效、员工增收、家庭幸福的目标。对此,他们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每年投入500多万元,选派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前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学习管理、科技知识,并成立了职工培训中心,请专家教授来公司讲课,对职工实行全员培训。同时,公司坚持每周组织职工进行集中学习,定期举行技工晋级考试,按“1234”等级发放800元、500元、300元和150元不等的技术津贴,激发大家想成才、愿成才的热情,实现人才的梯次培养。2011年,他们邀请山东农业大学在公司内设立了2个本科培训班,进行校企联合办学,旨在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
  光大油脂公司车间主任王立军,由于善于钻研、技能高超,2012年5月被评为“泰安市技术拔尖人才”,成为全县唯一获此殊荣的选手;光大绿源食品公司原机电科长杜兆池,电工段正松,凭借一流的技术,被评为“东平县首席技师”,享受每月200元的政府技师技能津贴,并被破格提拔为集团及绿源食品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正是如此,该公司把企业作为一个大“孵化器”,不断孕育出企业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更加注重打造自己的人才,借助公司技术研发中心这一平台,聘请专家教授号脉会诊,指点迷津,传授理论和技术,提升企业科技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准。他们还把技术人员放在项目一线锻炼,让引进的人才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指导,并选定一部分人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培植企业系统性人才和“永久牌”人才,让其成为支撑整个企业科技创新、工艺设计、生产操作、技术改造、市场营销的主要力量。目前,该集团所属子公司的法人代表、总经理都实现了70后,这些年轻的领军人物在企业的发展中,彰显出了超凡的能力水平,这都是企业自身培养造就出来的“明星”。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光大日月集团正以全球化的视野,国际化的步伐,迎着朝阳,带着诚信,怀着激情,向着百年光大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