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沙河站镇蔡庄店村150亩铁杆山药和韩圈村280亩水山药又喜获丰收,平均亩产值1.6万元。自此,该镇种植业结构调整今年已调出2300多亩“万元田”,仅此一项,全镇农民年增加经济收入3000多万元。
  今年以来,沙河站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以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为目标,立足“绿色、有机、效益”,做足了种植业调整这篇文章。按照“农业合作社+农户+基地+‘农’字号龙头企业”的发展模式,韩圈村与泰安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联合,种植有机芦笋500亩,平均每亩收春笋1500斤,收夏笋1300斤,每斤芦笋收购价4.5元,平均亩产值1.2万元;大巴掌柳、前河涯等村与沙河站兴宇脱水菜厂联合,种植黄葵400亩,每亩可采摘鲜花9000多斤,种子300多斤,通过采取黄葵间作青刀豆,平均亩产1.14万元;杨营、常庙等村与安徽亳州客户联合,种植丹参300亩,平均亩产丹参4000斤,每斤回收价2.8元,平均亩产值1.12万元;前河涯村与济宁客户联系,种植甜玉米-朝天椒-大葱200亩,平均亩产值1.32万元;蔡庄店、韩圈等村与瑞星农源农资联合,种植铁杆山药150亩,水山药280亩,平均亩产值1.6万元。另外,吴桃园、西杨楼、双楼屈楼、洪福寺等村则大力发展冬暖式大棚和大拱棚,走精细菜发展之路,避旺补淡挣巧钱,新增投资583万元,建大棚470多个,平均亩棚效益超万元。
  同时,该镇加大了土地合理流转工作力度,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2万亩,种植瓜菜4.5万亩,培强壮大了土豆、西瓜、大葱、牛蒡等主导产业,平均亩产值达6500余元,瓜菜种植收入达3亿多元。          (关中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