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旧县乡自然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但山地多,耕地少的自然条件,严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以来,面对“强村固基”工程实施的机遇,乡党委多次研究,组派调研小组,走访调查,问计于民,立足各村实际,找根源,求出路,整合各种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使弱村变强,强村更强,探索出了一系列适合村级发展的新路子。
  资源驱动。为理清发展思路,找出制约村级发展的根源,乡里对30个村进行了“三资”清理清查,切实依托集体闲置资产,盘活闲置资源,使“闲”变“忙”,变废为宝,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吉城四村通过“三资”清理,摸清家底,利用原废弃的地毯厂,通过各种人脉关系成功引进济南天阔纺织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仅用2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达产投产,使150余名家庭妇女走进“村民车间”,月收入达1500元以上,村集体每年可获得2万元的承包费,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引进了工业项目,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与群众得实惠的“双赢”。另外,吉城一村通过“三资”清理出土地15亩,与安城基地合作种植苗木花卉,每亩收益达1万元。
  旅游驱动。结合全乡自然优美,文化底蕴丰厚等特点,因地制宜,以旅游富民为导向,全力推进旅游业快速崛起,在“一路、一山、一洞、一园、一湿地”的“五个一”旅游大格局的基础上,挖掘整合我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屯村铺村引进济南董老大集团投资2.1亿元,开发东平湖大溶洞项目,村两委共同垫资80多万元对洪顶山和地下溶洞两处景区完善了基础设施,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并修建了6公里的进山道路。根据双方协议,每年村集体至少可获得10万元的集体收入。洪顶山景区开发项目,计划投资3.6亿元,打造山水公园、地质公园、文化公园。依托蒸蒸日上的旅游产业,在陈山口、北吉城、屯村铺、王古店三等村,各新建1-2处农家乐、渔家乐饭店,将旧县打造成独具农家风情、渔家风味的美食天堂。
  产业驱动。旧县乡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对土地资源依赖强,经济收益普遍偏低。为改变靠天吃饭的落后现状,乡党委、政府引导各村立足山地多的现实,因地制宜,大胆向荒山要经济,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和林果业,成功探索出了“产业兴村”之路。如浮粮、陈山口、吉城一带山地面积较大,荒山上土层较薄,不适宜种植农作物,没有任何经济效益。乡党委、政府引导农民大规模种植易成活、耐干旱、产出效益高的皂刺、木瓜、金银花等中药材。目前,已完成投资1000万元,面积2000亩,栽植木瓜6万株,金银花16万株,皂刺5万株,玄参3万株。同时,旧县乡以吉城四村为试点,延长产业链条,依托山地资源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示范园,发展林果采摘业,由山东鲁商集团投资2.8亿元兴建,总占地500余亩。预计明年“五一”开园迎客。      
  项目驱动。旧县乡合理利用移民资金,把死钱变活钱,利用移民发展项目,带动经济发展,促进村级增收。如屯村铺村利用移民局结余资金400万,扩建了洪顶山码头,码头建成后将带动东平湖环湖旅游区的快速发展,成为连接洪顶山和水浒大寨的交通枢纽,为屯村铺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吉城三村利用移民资金50万元,打机井一眼,架电线4000米,安置变压器一台,建蓄水池两个,既保障了农田作物种植,又降低了灌溉费用。姜沟村利用移民资金16万元并自筹8万元,修灌溉渠道1020米,解决了村长期灌溉难的难题,通过完善了配套设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刘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