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昼夜连轴干……原有的50T油脂生产线规模小,别说积累资金搞发展,就是解决职工们的吃饭都成问题。要发展,就必须扩大规模。为了解决发展和吃饭的矛盾,他们一方面满负荷开动50T生产线,组织一部分人搞养殖,喂猪、养牛,一方面决定借船出海,走出去租赁办厂,走低成本扩张的路子。
  外出租赁办厂,意味着风险的加大,但光大人认为,没有风险,何谈发展?董事会瞄准棉籽原料充裕的鲁西南,整体租赁了鄄城、郓城的两家棉籽榨油厂。停产多年的旧设备,经过光大人两个月的抢修,恢复了运转,投产当年便收回了投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小试牛刀的成功没有让光大人沾沾自喜,他们扩规发展的目标越来越高,步伐越来越快,步子也越来越大。在集团驻地增上了棉籽加工生产线、大豆加工生产线、花生油生产线、奶油生产线、肥料生产线、纤维素醚、淀粉醚生产线,涉足了房地产业,目前,集团驻地企业达到5家。2005年开始,他们把创业的脚步跨出省门,整体收购了安徽宿州第一轧花厂,成立了安徽光大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同年,抢抓国家西北大开发机遇,果断出击,在新疆五家渠市工业园区征地135亩,成立了新疆新光油脂公司,以此为根基,又先后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农三师整合新建了多家企业,使新疆的光大企业达到了7家。先后荣获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全国放心粮油加工示范企业、省级兵团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山东省百强民营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
   成绩的背后是汗水,成功的背后是艰辛。光大的每一点进步都留下了他们艰难跋涉的足迹,每一寸发展都留下了他们无畏的打拼。靠钻、靠挤、靠着一股压不跨的勇气,他们破解了一个又一个资金难题,换来了项目建设的生机盎然;靠着奉献、靠着意志、靠着一股不能输掉的精气神,他们撇家舍业,远离故土,常年拼搏在异乡的土地。14年,光大不但走出了一条民营企业奋发图强的传奇之路,更走出了一条民营企业励志奋争的精神之路。             
逆势而上的智慧
  一个企业的成功发展史,总有几个重要的节点和事件让人铭记。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的风暴席卷全球,在发展的严冬下,绝大多数企业纷纷限产、停产,更谈不上增资扩规。危机,危机,有危有机,庸者望危,智者觅机。作为光大日月集团的当家人,丁庆忠敏锐地意识到:在风云莫测的金融危机中,表面上看,原有市场萎缩,但却隐藏着行业优胜劣汰,市场重新洗牌,产业转型加速等重大机遇。谁先从危机中脱颖而出,捷足先登,谁就把握住了发展的先机。从2008年至今,当很多企业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中苦苦挣扎的时候,光大人却用他们的气魄和胆识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发展的浪潮。在这期间,投资7亿元的光大科技公司成功运作并于次年顺利达产,产品一经面世,迅速打开市场,成为全国最大的纤维素醚、淀粉醚研发生产基地;投资5亿元的山东光大绿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成功面世,健康奶油、花生蛋白产品迅速抢占了市场高地;在这期间,他们加大了新疆光大山河化工公司、新光油脂公司等外地公司的产业链条向高端的延展以及传统产业进行升级改造的步伐;在这期间,他们还投资将光大油脂公司整体搬迁至县工业园区,实现生产线的现代化和产品的优化升级。几年的投入,超过之前企业的投入之和几倍还要多。逆势而上,光大人用智慧把危机变作企业加速航行的风帆;逆势上扬,光大人用过人的气魄勾勒出企业发展的新气势、新景象和新辉煌,一个由高新技术产业引领的现代化集团企业正生机勃勃,拔锚远航。
奉献者的青春之歌
   “如果说我们‘光大’是一座傲然挺立的大厦,那我们每一名员工就是她坚实的一块基石;如果说我们的‘光大’是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那我们每一名员工就是这条大河中晶莹剔透的一滴水……”,一名光大集团普通员工在他的作品中如是说。光大是全体光大人的光大,在光大的发展历程中,全体光大人用他们的拼搏、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创业者的青春之歌。
  1999年11月,30多名光大人开赴鄄城,响应公司走出去租赁办厂的号召,去开拓新的天地。30人中有一半以上是女职工。初到鄄城棉厂,眼前是破烂不堪、满目荒凉的景象,厂内草木萧瑟、瓦砾遍地,车间摇摇欲坠,机器锈迹斑斑……当时天寒地冻,员工们吃的是冰冷的饭菜,睡得是临时的地铺。但困难压不垮自强不息的光大人,在设备抢修工作中,他们黑夜当白天使,雨天当晴天使,困急了就在车间打个盹儿,饿急了就到伙房扒口饭。井延茂,60多岁的老人,为了企业发展,退而不休,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带领技术人员日夜抢修设备,高血压使他多次晕倒,劝他去住院,他说:“开不了工,我绝不离开厂子半步”;王敬河,作为分厂的主要负责人,从材料选购到设备维修,从人员管理到后勤保障,一刻也不敢分心,两个多月里,他没回一次家,人瘦了20多斤;姜兴民,在宿舍打了七天吊瓶,每次打完针,拔下针管就往车间跑;女职工张守莲,当时儿子不到三岁,想孩子时,就偷偷抹几把眼泪,守着电话不敢往家打……
  新疆的项目远在5000里之外,为了使光大企业在新疆扎根结果,员工们远离故土,告别父母妻儿,毅然踏上创业的征程,一年里,只有春节才能回来同家人团聚几天。2009年冬季,新疆气温在零下30多度,光大山河化工公司在安装设备,手一碰到机器就会被粘上。为了早日竣工投产,员工们生上火炉子,穿上棉大衣,向严寒抢时间,向时间要效益,硬是比原计划提前一个月完成了设备安装,提前投产。“父母在,不远游”、“儿行千里母担忧”,新光油脂公司总经理姜国庆,刚到新疆工作时,冻得手脚红肿,但不论遇到多大困难,遭多大罪,打给家里的都是平安电话。老母亲生病住院,正值公司开工投产的关键时刻,他实在无法分身赶回侍奉,但迢迢千里割不断亲情,电话里儿子安慰着母亲,母亲叮嘱着儿子,互相的思念,一样的牵挂,内心的愧疚和母亲的叮咛,让他泪流满面……
  纤维素醚、淀粉醚生产是高精尖产业,为生产出国际一流产品,必须有一流人才。北京理工大学是国内纤维素醚研发最权威的院校,邵自强教授是这方面的学科带头人。山东光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纤维素醚项目规划初期,总经理李培芹求贤若渴地踏上了去北京的路。为了给企业省钱,她吃方便面,住最便宜的小旅馆。也许是因为企业不够知名,也许是邵教授太忙,一连三天她都没见上邵教授。几天下来,急火攻心,李培芹病了,但她知道这次来北京的使命,知道请到专家对企业发展的份量,她硬咬着牙吞了几片药,在学校一等就是一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光大人的韧劲感动了邵教授,他说:“就凭着你们这种精神,我看到了你们企业的潜力和前景,这个忙我帮定了。”
  在光大,这种故事总也说不尽,总也道不完;在光大,这种故事、这种精神一直在延续,一直在传承。光大人用他们对企业的忠诚、用他们攻坚克难的勇气、用他们昂扬向上的斗志让光大这艘巨轮流光溢彩,也让光大劈波斩浪,驶向更加辉煌灿烂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