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县妇联将改善儿童、母亲、老人生存生活环境,营造良好家庭氛围,作为参与幸福东平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深入开展“关注家庭弱势个体”活动,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困难家庭权益,为家庭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形成了以家庭幸福促社会和谐的生动工作局面。
关爱儿童 开启家庭幸福之门
县妇联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为主题,实施“双合格”宣传实践行动,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方法。通过举办“家庭教育大讲堂”、开展“共沐书香,我与孩子共成长”等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亲子观和育人观,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面对留守儿童家长、离异家长、隔代家长等特殊家长群体,运用现代传媒,通过专栏、热线等,开展有针对性地指导服务活动,提高他们家教水平和能力,使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得到明显优化。
建立儿童关爱机制,扶持帮助社区、村配备儿童活动站、图书阅览室,为儿童学习生活提供理想场所。指导各行政村建立留守儿童活动站,配备专业辅导人员,通过辅导完成作业、诗歌欣赏、国学经典诵读、趣味游戏等形式,帮助儿童巩固文化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生活困难的儿童,借助各种力量展开救助,近年来,已先后救助贫困儿童近千名,救助金额达30余万元,逐步建立起妇联牵头、家庭为主、社会为辅的儿童关爱帮助机制,让少年儿童尽享社会关爱阳光。
帮扶母亲 筑牢家庭幸福根基
他们把贫困母亲救助作为创建幸福家庭的突破口来抓,大力宣传救助活动的意义,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加入到救助行动中来。仅今年一年,县妇联就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35万元,先后对700余名贫困母亲进行了救助。为提高贫困母亲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教子能力,他们充分借助各级妇女学校、农村父母课堂等,对广大贫困母亲进行生活常识、科技文化、家庭教育等培训,使她们的生活理念和家教知识得到更新,建设幸福家庭能力明显提升。为发挥典型的标杆引领作用,县妇联在戴庙乡小王村举行了幸福家庭表彰仪式,对评选出的贫困家庭典型,进行了授牌和颁奖仪式,营造了争创幸福家庭的浓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把幸福家庭创建与推进巾帼致富工程深入实施相结合,使更多母亲摆脱贫困,走上富裕路,有力增强了广大妇女的生活信心和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春风行动”、妇女就业洽谈会等形式,让更多的妇女顺利实现就业,有了固定收入来源。联合人社局、移民局、农业局等部门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举办蔬菜大棚种植、畜牧养殖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把信息和技术送到妇女家门口,全面加快她们增收致富步伐。针对多数母亲都出不去家门的实际,县妇联充分借助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支持帮助妇女发展麻鸭、奶牛、水产养殖等项目,在她们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为幸福家庭创建打下了坚实物质基础。
孝亲敬老 引领家庭和睦风尚
“家庭美德我传承”、“情暖夕阳我奉献”这是县妇联今年以来开展的幸福家庭创建活动的一组剪影。他们以活动开展为载体,努力为老人献爱心、做实事,让孝亲敬老之风引领家庭和谐和睦风尚。 以争当“好媳妇好婆婆”为抓手,大力倡树孝亲敬老社会氛围,促进家庭和睦和谐。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争当孝亲敬老好儿童”活动,通过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等方式来表达对长辈的感激之情,营造了尊敬老年人、关心老年人的良好家庭氛围。组建各种“巾帼志愿服务队”,为老人提供心理、健康、法律等服务。服务队深入村组、社区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抚慰、应急救助、卫生保健、法律援助、文体娱乐等服务活动。近年来,活跃在县乡村的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已达3000余支。开展老年维权优待活动。通过法律援助中心、巾帼志愿者、妇女信访代理员等,为老年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使老年人特别是老龄妇女,就地就近得到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和服务,为幸福家庭创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熊卫华 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