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走访活动摸排到的线索,前一阶段,我们将一盗窃三轮车犯罪团伙一举抓获,仅今年11月份我们就刑事拘留各类犯罪分子7人,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谈起大走访活动带来的成效,县公安局彭集派出所陈所长一脸兴奋。
“派出所为我们灌制了防盗、防骗、防抢知识等方面的录音,每天在村里大喇叭上播放,让我们的防范意识不断增强,提高了我们自我防范和保护能力。”彭集街道后亭村村民这样告诉记者他们听到村里喇叭宣传后的感受。
“大爷,这是我们为您准备的安全防范方面的知识,今后你在治安有什么好的建议,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及时告诉我们,这是我们的联系电话。”在沙河站镇韩村,派出所走访民警向被走访的老人仔细地叮咛。
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排查社会隐患,解决突出问题,深入推进“三访三评”、“深化小警务、五访创满意”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这是县公安局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的总体目标和主要遵循。
为保证走访实效,他们按照全警、全方位、全覆盖的要求和属地管理原则,每名民警均要包村(社区、企业、单位)逐户进行走访,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征求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在走访过程中,全体民警不但承担起情报信息员、矛盾化解员、防范指导员、法制宣传员的角色,还承担起便民服务员的职责。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征求意见信》、《致群众的一封信》,全面介绍我县公安工作、合成化现代警务体系建设和全警大走访活动的基本情况;通过走访座谈,详细了解不同层面的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和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了解群众对辖区治安的真实感受,掌握当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摸排群众反映突出的治安乱点,查找治安防范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了解群众对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一线、窗口单位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看法和意见,收集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为保证走访全面深入,他们还以“泰安公安民生服务在线”为载体,积极开展网上走访活动,及时办理群众在线咨询的问题、审批办理的事项,并开展“网络互动大评议”活动,让群众对对公安机关便民利民措施是否到位、网上办理公安业务是否便捷、公安服务在线内容设置是否合理、回复网友询问是否及时等网络警务工作进行评议。利用和谐警民关系热线电话,实时受理群众反映的影响安全感突出问题,并通过电话走访等方式了解群众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执法工作、服务群众和警民关系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开展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调查,使走访活动实现了立体化、全方位覆盖。
重走访更重问题的解决。他们把走访得到的信息、情况、意见和建议分警种进行整理,建立电子台帐,实行反馈单和问题销号制度。对在走访中发现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针对有些群众提出的现正值盗窃案件高发期,应增加巡逻密度的建议,他们立即整改,强化了值班科学化安排,实现警力向一线倾斜,对巡逻路线和巡逻密度进行了重新调整和安排,提高了群众见警率。把每月10日定为全局统一的“警民议事恳谈日”,现场回答群众提问,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并积极落实整改措施。积极开展案件回访活动,一般案件由办案民警负责回访,重大案件、影响较大的案件以及可能引起上访的案件由办案单位负责人或局领导回访,回访率均要达到100%。对工作不力、不按规定进行案件回访的,按照规定严肃处理。
同时,按照“一名党员民警联系一个帮扶对象,一个党支部联系一个基层单位”活动要求,针对联系单位和帮扶对象实际,通过送法下乡、整治安全隐患、开展送温暖献爱心和各类救助活动,化解矛盾纠纷,解决涉法涉诉信访积案,让群众感受到温暖、得到实惠、看到实效。州城街道派出所在走访中了解到,该街道一李姓村民家庭因患大病导致家庭非常困难,他们及时协调街道民政部门为他家办理了低保;戴庙派出所在走访中了解到一张姓群众和刘姓群众因宅基地问题长期不和,走访民警就主动把两家约到一块,和他们拉家常、谈邻里关系的重要性,让他们很快重归于好。
各基层部门还坚持边走访、边整改,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意见建议,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和答复意见,快速反馈当事人,并把整改落实情况反馈给政工监督室。政工监督室视情采取上门回访、电话回访、短信回访、网上回访等形式,及时回访当事人,跟踪落实整改情况。他们还把“大走访”活动工作成效,纳入年度综合考评,与单位、民警评先树优挂钩,使大走访活动既扎扎实实又富有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已走访群众20万余户,通过走访获得案件线索120多条,为群众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 640 多件,破获了抢劫、盗窃等各类案件46起,使社会治安得到明显净化,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