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进彭集街道安村,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一个多年的经济“空壳村”,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破茧成蝶般华丽嬗变。一年的时间,由乱变治,由穷变富,由弱变强,在强村富民的科学发展之路上,安村正悄然跃步。
新路子——上项目、抓产业
  走依托特色产业优势实现村级科学持续发展的路子。村级发展,必须因村制宜,不断挖掘现有优势和发展潜力,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安村没有矿产、山林等优势资源,从何入手?放眼四顾,不跳出土地,搞传统农业很难有大发展,但离开土地,村民又没有太多其他资本。既跳出土地又依托土地,该村从工业经济发展中的“规模效应”受到启发,把零星的土地流转、集中,有利于整体打造优势产业,降低生产成本。注重发挥乡土人才消息灵通、门路宽、人脉广的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山东麦锐可公司落户该村。村级班子成员逐个给群众做思想工作,最终流转600亩土地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村委抽出专人靠在基地上,通过招募种植人员、联系运输车辆、协调水利服务等方式为基地搞好服务,从基地产出的药材中每公斤提取0.1元服务费,村集体年可实现增收20万元以上。同时,围绕村民增收,流转150亩土地,引进了六合饲料、郑邦两家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高标准建设年出栏3万头的大型生猪基地1处,采取村民土地入股、企业提供猪苗鸭苗、提供饲料、提供管理和防疫、集体代管代养的模式进行运作,降低了养殖风险,预计可实现村集体年增收90余万元。
  挖掘既有优势,“小作坊”整合成“大产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村级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道路。安村是个小有名气的粉皮加工专业村,但一家一户的传统作坊式产销模式,规模小、晾晒难、产量低、利润少。为解决这一现状、做大做强立足这一特色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村里整合荒片资源,投资50余万元,建立占地20亩的粉皮加工小区,村里牵头成立粉皮加工合作社,按照“群众自愿、村级引导”原则,吸引村内粉皮加工户入驻小区,村集体免收加工户土地租金,每张粉皮提成5分钱,实行统一配料、统一管理、统一销售,预计年可实现集体增收40万元。同时,注册“安达”商标,走粉皮高端化销售的路子,提高产品附加值。
新环境——美化村居,民生兴旺    
  为进一步改善村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坚持“要致富先修路”,通过对上争取、村民捐款、企业赞助等形式,筹资160多万元,整修村内道路21条,硬化23000多平方米。
  推进环境整治,走文明兴村的路子。扎实开展了星级环境创建工作,清除道路上的柴垛、瓦块等一切障碍物,拆除闲置房屋170多间,粉刷墙面24640平方米,栽植绿化苗木1万余株。既改善了村庄环境,又方便了乡亲们的生产生活。同时,村集体采取措施,收回乱圈乱占的荒片243亩,全部收归村集体所有。
新气象——文明创建,育出文明
  以党风带民风。以推进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切入点,开展“与党同心,与群众贴心,带群众致富,建设新农村”的主题实践活动。比贡献育民风。组织开展了“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活动,通过召开党员组长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分组群众会议层层进行动员。每个农户都写了一份申请书,讲明自己在发展产业、品种改良、环境改造等方面如何做、怎么搞。 同时,组织30多户农户到寿光三元朱村取经,学典型,找差距,使群众既感受到压力,又增添了动力。         (袁恒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