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高峰 阴鸿生)临近旅游旺季,州城街道超前谋划,抓住“全县抓旅游 人人是环境”活动开展的有利时机,主动对接全县如火如荼的旅游发展形势,多措并举,通过“三推一强”打好旅游攻坚战。
  推进特色小吃成产业。街道围绕创建宋街3A级景区目标,以打造美食街为特色,大力发展以餐饮、垂钓、观光、游船为主要旅游形式的生态园吸引游客。目前已建成星级生态园1家,正在建设1家,为打响“游在影视城,吃住在州城”做好硬件准备。通过挖掘以清真食品为主打特色的地方美食,围绕东平粥、糟鱼、烧饼、麻鸭蛋制品等地方特色产品,用“舌尖上的州城”留住游客。开发莲藕、五香花生、粥粉、扁食等土特产品,变零售为批发,变散装为包装,变作坊为车间,店铺销售与网购结合,让州城特产走向全国,把特色“小”吃打造成“大”产业。
  推动城镇建设上水平。街道定位历史文化名城和休闲度假中心,坚持用景区标准打造城区,不断提升旅游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围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余万元,对1200多米城内主要路段及宋街进行整修,进一步提高了景区的硬件设施水平。加强环境整治,对百兴街全路段进行整修加固,种植绿化树种2000余棵,州城“东大门”面貌焕然一新。通过实施排渗河疏浚工程和涝洼地改造以及社区建设等项目,营造健康宜居的城镇环境,提高居住水平。
  推动文化旅游大融合。街道重点打造“一线串两珠”的旅游布局,通过十里宋街将清真寺和万里旧居有机整合,文化旅游潜力逐步释放。随着万里旧居和工委纪念馆的影响日盛,州城红色旅游品牌逐渐打响。清真寺是鲁西南地区建筑风格独特、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善的宗教文化旅游载体。通过深度挖掘,以梁府、梁庙、梁氏状元塔为主的三梁文化品牌逐渐成型,弘扬状元文化,重建老衙门、文庙、关帝庙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状元故里游、古城文化游为旅游发展添薪加温。伴随着运河的重新开通,运河文化游也日渐兴起。
  强化旅游项目建设和产业培植。随着影视城古装戏拍摄的升温,以提供道具为主的州城聚艺影视文化公司效益良好,并且与多个剧组保持长年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已经成为周边地区最大的古装戏道具提供商,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龙头。由天津客商投资建设的影视学院,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旅游项目的拉动作用逐渐显现,从业人员和旅游综合收入不断增加,为促进旅游业快速崛起提供了强大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