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一:在雄伟的白佛山脚下,气势恢宏的博物馆旁,美丽的佛山公园怀抱中,焦村新社区一幢幢回迁楼精神抖擞地挺拔,在这里,住进新楼的喜悦之情洋溢在每一个回迁居民的脸上。
镜头二:“想到就要搬进这么好的楼房,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在李泉子社区回迁楼下,老人李中堂激动地向笔者说道。
镜头三:在虹桥社区旧村改造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车来车往,面积304万平房米的11栋回迁楼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昔日的旧砖瓦房将建成宽敞舒适楼房。
东平街道以转方式,调结构为契机,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民生活的高度着手,全面启动了涉及10个村、4730户、16000人,总投资9.17亿元,建设住宅面积64万平方米,商业面积16万平方米,可腾空土地1000余亩的城中村改造工程。他们按照拆一片旧村,建一片新区,带一片产业,富一方百姓的方针,把这项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紧抓在手,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方面的统一。目前,已有10个村完成了评估,6个村完成了拆迁,5个村正在建设中。
人性化理念阳光改造。东平街道在整个城中村改造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阳光改造。改造之前,街道选派了精兵强将走村入户对每户村民的情况都进行了摸底排查,充分了解群众的需求,将群众工作做早,做细,做实,确保了改造“前奏曲”的顺利进行。街道将拆迁和安置方案印发明白纸发放到每户村民的手中,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村民参与到整个改造的过程中来,发挥了群众这一改造的主体作用。在改造中,他们坚持最大限度的让利于民。在焦村回迁楼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农用三轮车和农用工具的存放问题,车库高度设计为2.5米,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
城市化理念改造城中村。东平街道按照城乡统筹的理念,高点定位,科学规划,着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他们从各个城中村的实际出发,按照“一村一策”、“自求平衡”和“科学管理,适度控制”的原则,因村制宜制定规划方案,把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引入规划编制中,从空间布局、景观营造等都充分结合村庄地域特色,努力实现城中村与现代城市的全面融合。在社区公共服务方面,坚持统筹兼顾,配套设施全方位跟进的原则,按照城市的公共服务标准进行建设,学校、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停车场、会所等公益设施一应俱全。
市场化理念富裕群众。东平街道紧紧围绕“就业有渠道,收入有提高”的改造目标,着眼长远,保障群众的生产生活。在社区改造的过程中,将商业用房放在重要位置,要求各村根据本村的实际安排一定比例商业用房给村民,用于自营或出租,增加村民的收入。他们还根据各个城中村的现状、产业发展前景及整个城市的规划要求,发展城中村特色产业。虹桥社区二期工程,规划建设12栋商业住宅楼和一座大型农贸市场,既方便了群众生活,又拓展了村民就业渠道,实现了村民收入有提高的改造目标,使城中村成为新兴商业街区和特色农贸中心。(顾泉岚 李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