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崔凤雷(1913.6—1947.12),字興洲,汉族,东平县黄花园村人。爷爷10岁入本村私塾读书,他边读书,边帮家里干活,从小聪明,成绩很好,深得王明月老师的喜爱。青年时性格刚强,那个时候也正值“五四”运动兴起,革命大潮席卷全国各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人心激奋。1937年10月万里任县工委书记,成立了东平县抗日救亡协会,并编印《抗日救亡周报》,散发各地张贴,成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宣传抗日、组织抗日的窗口。
  1938年4月,爷爷以巨大的爱国热忱投身到革命洪流之中,秘密参加了中共东平县工委领导下的东平湖西游击大队,从事抗日宣传对敌斗争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据老人们回忆说,当年我爷爷参加革命时家里人都不知道,就连我的奶奶他也没有告诉。我的老爷爷膝下就我爷爷一个孩子,我爷爷膝下有4个孩子,大的是我姑姑(1938年2月出生),老二是我大爷(1939年12月出生),我父亲排行老三(1941年出生),老四是我叔叔(1946年出生)。当时家境比较贫困,老的老小的小,吃不饱穿不暖,1947年12月爷爷牺牲后,老爷爷把家的房子卖掉2间,勉强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
  爷爷放弃小家,把自己的生命无私献给了祖国,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身躯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斗争。可他炽热的爱国情怀、坚定的理想信念、旺盛的革命斗志、英勇的献身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他为民族大义抛头颅、洒热血,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铸就了非凡的人生。
  当年爷爷的工作相当保密,因此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一封信件。他以做生意为掩护,开过“涌泉茶馆”,开过染坊,经营过白酒的生意,从事着党的秘密工作。1938年8月17日,日本侵略军侵占东平县城后纠集日伪军惨无人性地杀害人民群众,制造了一桩桩惨案。1941年1月原县委书记刘仲羽英勇就义,1942年2月,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崔宜平在李圈战斗中壮烈牺牲。在那种斗争残酷的情况下,我爷爷到二区任区长(兼区队长),1944年组织并参加了袭击东平城,与日伪军作战29次,歼敌51人,俘敌549人,城外的日伪据点大部分被拔掉。1945年5月17日,冀鲁豫军区八分区司令员曾思玉率部及东平地方武装一起组织了“东平战役”,20日,东平解放。
  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1947年3月24日国民党72师3团与搜索营1000余人进占东平县城,8月9日国民党山东省保安旅17团占据东平大肆杀害革命干部、人民群众(连同3月份杀害的革命干部、人民群众共计2000多人)。12月10日冀鲁豫军区1、2旅的4个团和东平、汶上、梁山县地方武装由军区司令员赵建民指挥,发起“东进战役”东平战斗,歼敌1000多人。
  1947年12月,一些残匪特务盘踞在东平湖、稻屯洼和部分山区继续作恶,与人民为敌。爷爷在夜间带领小分队执行任务时在烟墩村东头山坡上与敌人相遇,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子弹打光,人员打散,爷爷也身负重伤,最后寡不敌众被捕,敌保安团、汉奸把他抓到黄花园村附近严刑拷打,把他的衣服扒光,把他吊在树上,用铁丝将他的肩胛穿透。天气的寒冷,非人性的折磨,敌人想方设法想从他那里得到共产党的信息,可他始终守口如瓶,坚持自己的信仰,什么都不说,直到他奄奄一息,敌人一看得不到任何信息后,把他拉到黄花园村东头官坑里用刺刀挑,他高喊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壮烈牺牲。当年围观的群众回忆说,就是像现在的电影里演的那样,那么壮烈、那么英勇。敌人走后,群众把我爷爷安葬在黄花园村崔家林。解放后,1950年1月爷爷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牺牲时年仅34岁,时任二区区长。50-70年代末,爷爷的墓地被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学生当作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爷爷的一生是追求真理、献身革命的一生,是忠诚于党、热爱人民的一生,是不畏艰险、英勇战斗的一生。
  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当年的革命理想已成为美好现实,祖国欣欣向荣,奔向伟大的民族复兴。在新中国成立63周年之际,我们纪念爷爷诞辰100周年,纪念所有为党和民族牺牲的烈士,永远继承他留给我们珍贵的精神财富,世代学习发扬爷爷求真理、求进步的高尚品格、革命精神和崇高理想,学习发扬他那为祖国、为人民的忠贞情怀、坚定意志和满腔激情,学习发扬爷爷优秀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崔兴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