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庆海 通讯员 梁娟

  “产业支撑社区,社区承载产业,两区共建彰显活力。”近日在全县农村工作座谈会上接山镇党委书记靳庆新如是说。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破解新问题、实现新跨越?
  今年以来,该镇紧紧围绕幸福乡村目标,探索“改变群众生产方式、转变群众生活方式”路子,提出了“做产业园区、建新型社区”“两区共建”的思路,抓园区、带社区,抓社区、兴园区,以产业化布局为方向,以社区建设为依托,以产业园区建设为突破口,拉开了幸福家园建设的大幕。
找准优势 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园区怎么建,建什么样的园区?为此,该镇党委政府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在园区建设上必须找准优势,突出特色,这是他们在园区建设上达成的一致共识。苗木花卉、有机蔬菜、粮食是该镇的优势产业,他们按照“园中园”的规划设计,景点式建设各个作业小区,建设完成了“枫园”、“樱花园”、“海棠园”、“玉兰园”等苗木花卉精品产业园,西蓝花、茼蒿、荷兰豆、小麦原种等有机蔬菜和良种生产精品园。借助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的优势,着力打造综合高端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目前,已与山农大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现代农业科教园5月底将完成总体规划,核心区基础设施正在建设,起步区晟隆彩色苗木花卉项目已经入驻。
  发挥该镇在农业发展方面群众观念比较先进的优势,努力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截至目前,该镇流转土地6万亩,市、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4家,有机蔬菜认证基地4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拥有高标准品牌农产品8个,各类合作社86家,种植大户100多家,家庭农场5家,今年注册成立的我市第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东平炬祥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形成了“支部领办、群众自愿,共同管理、共享收益”的合作社经营模式,创出了我县农业合作发展的新路子。
分类推进 社区建设生机勃发
  农村社区建设不可能一刀切,也不能一蹴而就。接山镇结合本镇实际,积极探索,科学谋划,确定了镇中心、农村片区、偏远山区等三种不同类型,稳步试点推进该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在接山中心社区,他们围绕服务全镇目标,建设服务完善、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中心社区。目前,该社区10栋居民楼、3000平方米的社区文化广场建设已完成,小区绿化、硬化、亮化工程已完工,沿街商业开发和社区服务中心正在建设。
  在农村片区社区上,他们以推动产业规模发展为目的进行规划设计。目前,规划建设中套、夏谢、遂城、徐坦、常庄、苍邱、鄣城、刘所、接山等9个社区,涉及15935户,60651人。社区建成以后将新增耕地6800多亩,不但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而且为今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地保障。目前,苍邱片区已建设小康楼4栋,1.5万亩产业园区已初步形成,其他片区建设也在积极推进中。
  在偏远社区建设上,他们坚持旧村改造与土地复垦挂钩、群众利益与上级政策有机结合,以肖庄社区建设为蓝本,探索推进偏远山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目前,肖庄社区一期小康楼主体已基本完工,10月1日即可实现入住。全部完成后,将腾出土地100亩用于发展优质核桃、大红石榴等特色林果,预计村集体年收入将达到10万元上,成功破解了“空壳村”难题,实现了群众致富、集体增收、生活环境改善的多赢。
整合创新 “两区”建设同向快进
  政策向“两区”集中,项目向“两区”集中,工作重点向“两区”集中。该镇为推进“两区”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他们积极与财政、水利、国土、发改、环保等部门对接,对上争取并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万亩标准良田改造、千亿斤粮食项目、沿汇沿汶生态治理项目等大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涉及基本农田面积3万多亩,复垦整理山坡地5000多亩。镇党委制定了项目化推进工作措施,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指挥部、一个项目一个领导负责”,责任到人、任务到人,强力推进各类项目实施。围绕“强村固基”工程,镇党委制定了村支部书记绩效考核办法,开展了“支部书记擂台赛”,设立特别贡献奖,通过抓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产业壮大。积极整合党建、教育、就业、民生、综治、文化等资源,塑造核心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提高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让更多的产业人才,在社区中融合,推动园区、社区的相融发展、同向快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