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关中运)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正是一年好时光。如何让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更大的价值,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沙河站镇通过依托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有效载体,采取土地集约化经营,让一大批经营大户成了“地主”,让村集体强了“筋骨”,让广大农民更加富足。
  走进屈楼村“一家人”蔬菜种植合作社,看到的是一辆辆满载土豆的机动车,映入眼帘的是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村党支部书记兼合作社理事长窦式臣兴奋地告诉笔者:“我们‘一家人’蔬菜种植合作社现有社员156名,今年投资210万元,新建大拱棚82个,种植土豆、西红柿、茄子、黄瓜等早春蔬菜400亩,现土豆正处在收获期,平均亩产4500斤,已被济宁客商以每斤2.1元的价格净地包销,一亩土豆就卖9000多元,通过采取土豆—西红柿—豆角等三种三收模式,预计每亩年产值可达3万元,合作社全年增收过千万。每斤蔬菜我们按0.02元计提服务费,一年下来村集体就能增加收入8万元。”
  在沙河站镇,像“一家人”蔬菜种植合作社这样的经营模式还有很多。在吴桃园千亩冬暖式蔬菜种植大棚基地,32个标准化大棚一字排开,棚内黄瓜垂帘般荡着秋千,西红柿似蒜辫枝头招展,30名菜农欢乐其中。理事长黄艇介绍说:“今年蔬菜价格整体不错,我们与济宁市耐特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目前黄瓜批发价每市斤在1.2元左右,西红柿价格在1.5元之间,现在每天可采摘黄瓜、西红柿6万多斤,日均收入8万余元。”在韩圈村千亩有机蔬菜种植基地,雨后芦笋争先恐后地钻出地皮,如战士般整齐化一。村支部书记王长城手捧着嫩绿的芦笋告诉笔者:“现在正是春笋采收的季节,泰安亚细亚食品有限公司今年的市场收购价是每市斤4.6元,由于最近气温较低,芦笋采收量不是很大,每天大约在3000斤左右,群众日均效益也比较可观。”在孟庄村鑫源田蔬菜生产合作社项目区,100多个大拱棚甜瓜即将进入收获期。鑫源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家民介绍说:“该项目区占地500亩,整合孟庄、韩村等11个行政村的闲散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兴建,项目计划总投资2000万元,目前已建大拱棚200亩。为引导更多的群众发家致富,我们新成立了东平鑫源田蔬菜生产合作社,利用合作社+大户+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让600多名农民参与其中,今年通过采取甜瓜—菜豆角—西兰花三种三收模式,预计亩产值可达4万余元,整个项目区年可生成蔬菜1500万斤,实现销售收入2000多万元,各行政村服务性收入也能过10万元。”
  另外,该镇还有不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多个,通过大户承包和土地合理流转,集约化种植牛蒡1.3万亩,大田土豆6000亩,西瓜2000亩,大葱3000亩,山药1000亩,药材1500亩,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8000多人,年增加农民经济收入1.2亿元,有40多个行政村依靠土地集约化经营增加了村集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