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十一五期间,我县交通运输成就是跨越、更是辉煌;农村公路犹如毛细血管联通到原本闭塞的乡村、深山;高速公路如同大动脉纵贯南北,融入国家路网;旅游船舶荡漾在大清河、东平湖水域,引领八方游客畅游东平湖,活读水浒传。短短5年,弹指一挥间,我县交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跨越之路。
  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日渐形成。截至到2010年底,我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8.4公里,国、省道198公里,农村公路2173.6公里。全县公路密度达到179公里/平方公里,比“十五”期间增加78公里/平方公里,已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高速公路为枢纽,放射状高等公路与普通干线有机相连、布局合理、城乡贯通的现代化公路网络。同时,工程质量稳步提高,其中重点工程优良品率达100%,一般工程优良品率达85%以上。
  2007年9月28日,济菏高速公路东平段建成通车,结束了东平无高速公路的历史。2009年9月30日,济南-徐州高速开工建设。两条高速公路及连接线的建成对于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的形成,贯通省级通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去年以来,我县拉开了"双线串珠"的发展框架,开通了大清河--东平湖150公里的环湖水路、滨河大道——环湖路117公里的环湖陆路。目前,贯中大道全线通车,我县融入省会到东平湖景区l小时旅游经济圈。
  奔小康民生动脉日渐完善。公路是新农村建设的骨架。我县交通部门坚持一通百通,把农村公路建成富裕路、小康路、和谐路,不断加大组织协调力度,积极拓展筹资渠道,狠抓工程建设管理。“十一五”期间,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资金投入、建设里程、施工质量”3个历史之最。据统计,5年来,累计完成投资3.2亿元,改造农村公路1095.5公里。全县新增通油路行政村420个,行政村通油路率基本达到100%。在村村通油路的基础上,同步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全县共安装行政村站亭站牌288个,调整延伸农村客运线路25条230多公里。
  水上立体安全监管格局呼之欲出。近年来,随着“水上东平、水浒东平”两大主题的逐步升温,加上新版《水浒》、《剑侠情缘》、《楚留香新传》、《卜案》等电视剧相继拍摄,我县旅游知名度日益提高,水上安全监管责任重大。县海事部门坚持“水上得仁乐,海事保平安”的工作理念,在完善水上救援预案的同时,严把“三关一监督”,即把好市场准入关、船员适任关、船舶技术状况关以及现场监督管理。做到日检查和重点时段巡查相结合,采取平时盯上、重点时段跟上、特殊时段靠上的办法,坚决杜绝扰乱水路运输市场秩序的行为。在此基础上,成立港航协会,构筑东平湖互助救援保障体系;建立安全信息发布监控联动制度,有效防范灾害天气引发的生产安全事故;建设东平湖水上施救中心,提升水上执法及救援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2010年以来,他们会同相关部门对航道进行了重新划分,共设置了9条旅游航道线,疏浚航道150公里,维修和恢复航标设置321个,清理网箱200余件,累计完成投资200余万元;基层海事所由2006年的1个增加到6个。一个全面覆盖大清河、东平湖、黄河水系的安全格局正逐步形成。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县计划组织实施完善“二环、七横、八纵”的公路框架。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完成济南到徐州东平段建设工程。在国道、省道及干线公路建设方面,继续加快普通路网升级改造步伐,不断完善公路路网规划,改善行车环境。重点加强105国道改线(环城西路)、济徐高速公路东平连接线、省道331升级等干线公路的建设与改造。到“十二五”末,我县国道、省道及干线公路100%达到二级及以上技术标准;国、省道好路率达到97%。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继续加快县、乡公路改造步伐,抓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拓展路网通达深度、提升公路等级。在农村公路养护方面,继续加强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技术指导,大力推行预防性养护和365工作方法。在港航建设方面,完善东平湖、大清河航道港口建设,建设代屯、东金山、大清河3个港区及大清河港区内的戴村坝、流泽、王台3个作业区,在八里湾建设船闸一处,建设京杭运河主航道23.8公里,支流航道(大清河)37公里等,实现东平交通发展新跨越。
        (记者 王庆海 通讯员 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