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系统】实施人性化服务 全力打造“文明、和谐、阳光、惠民”卫生
近年来,县卫生系统紧紧围绕“文明卫生、和谐卫生、阳光卫生、惠民卫生”的创建目标,以提升人性化服务水平作为总抓手,大力倡树文明服务、惠民服务,从患者最需、最急、最盼的环节入手,畅通“生命绿色通道”,就医环境不断优化,群众信任度、满意率不断提升。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加强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 %。不断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免费接种一类疫苗97052人次,为85%以上居民建立了标准的《居民健康档案》。积极开展到大项目建设现场送健康、医疗卫生服务到基层、上街义诊等利民活动,卫生行业文明诚信形象得到显著提升。当前,该系统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服务民生的重心,力争在人性化服务、重点窗口部位建设、方便群众的建设上创亮点,在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一体化规范管理、强化人才培训、规范人员管理上求突破,全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文明的医疗卫生服务。
【民政系统】改善民生 服务民生
县民政局牢牢把握解决民生这一中心任务,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文明创建为载体,努力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树立了优质文明高效的良好形象。该局克服资金困难,全力为困难群众服务,全县城乡低保对象增加到30018人,标准提高到月240元和年1200元。大力倡树济困救贫的文明风气,去年共发放自然灾害救助金268万元、救灾面粉30万斤,大病救助金242万元,“湖畔暖阳”活动救助金420万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年2300元和1400元,集中供养率达到85%。积极推进优抚安置政策落实,复退军人安置顺利,自谋职业率达到87%。社会事务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婚姻登记、收养登记合格率保持100%。坚持“四个民主”,扎实做好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基层民主政治深入推进,村务公开率达到100%。先后荣获“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等荣誉称号,连年保持了“全县十大文明诚信行业”荣誉称号。
【国税系统】实行“一站式”服务 共建和谐税收
县国税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国税实际,突出行业特点,大力开展以“服务科学发展 共建和谐税收”为主题的文明创建活动,喜结累累硕果。该局以“素质”为核心建设队伍,充分激发队伍活力,不断提高行业文明创建水平。以办税服务厅为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推行网络申报、电话申报纳税等多元化申报纳税方式和网络开据发票等业务,为纳税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以组织收入工作为中心,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建立和完善征管长效机制。去年,共征收税款24113万元,增收2818万元,有力支持了东平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同时,该局注重发挥行业优势,在行业系统内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加绿色设社区共建、“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助弱扶贫等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反响。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县“十大文明诚信行业”、县“服务经济建设先进单位”。
【交通系统】把“文明诚信行业”创建作为“总抓手” 纲举目张
县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积极作为、交通先行”这一主题,把服从和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围绕中心抓创建,抓好创建促工作,走出了以文明创建促事业发展的新路子,连续12年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连续13年保持了“省级县文明交通行业”荣誉称号。工作推进中,该局把文明行业创建作为“总抓手”,将交通各项业务工作全部纳入文明行业考核范畴,深化、细化、量化行业文明创建目标,有效提升了行业的凝聚力、创造力。以提升城市文明形象为重点,先后承担建设了贯中大道、滨河大道、滨湖大道、旅游航道等重点工程,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00公里,路网结构不断优化。结合创建东平湖5A国家旅游景区、创建国家园林县城活动,先后开展了维修市场、客运市场、驾培市场等专项整治,对县城洗修车市场一条街进行了规划,实现了集中经营、统一管理,创造了全县文明的交通运输秩序。
【法院系统】以建立非诉讼调解司法确认机制为抓手 推进文明司法
县法院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强力推进司法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效果,连续5年保持“省级文明机关”荣誉称号。该院把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司法文明的第一关键,教育干警坚持“三个至上”,突出业务培训,创立了“周五讲堂”,抓好内部监督,全力塑造文明团队,树立良好司法形象。把服务民生作为推进司法文明的第一追求,积极建设便民诉讼中心,努力打造司法为民新平台,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集约化、零距离”服务,着力构建文明窗口,切实做到便民利民。把和谐稳定作为推进司法文明的第一要务,研究出台了《关于建立非诉讼调解司法确认机制的意见》,在泰安市、山东省成功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东平经验”,鼎力打造文明品牌,全力化解社会矛盾。2011年,该院将大力实施以改善民生、和谐稳定为重点的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全力为服务我县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农业系统】打造和谐团队 构建和谐农业
县农业局以“打造文明团队,构建和谐农业”为主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在巩固文明机关成果,树立农业部门形象工作的基础上,努力抓好教育、活动、制度三项载体,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道德素质和战斗凝聚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该局深入推进科技入户,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引导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提升标准化水平。实施农业项目,不断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活力。培优培强农业龙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强化科技信息服务,努力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认真落实农村政策和农业法规,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成功举办农民英雄会,集中展示农业科技成果。为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增收,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2010年,该局被授予“省级文明机关”荣誉称号,农业系统被评为“全县十大文明诚信行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围绕群众创业就业 努力打造文明诚信行业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以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的主题和“为党为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的宗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深入扎实地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取得明显成效。积极倡树“务实高效、严谨周到、积极向上、团结协作,既要精神,又要开明”的行业新风,在直接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能力、人力资源公共服务等窗口单位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不断提升窗口服务水平。积极组织开展“献爱心送服务”、“社保政策进机关”活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服务意识。该局围绕创业就业,积极开创城乡就业新局面,在劳务输出中注重劳动力文明素质的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深受欢迎。近年来,全县实现新增再就业1805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6000人,确保了社会各项保险待遇的发放。我县万名职工拥有高技能人才达到1575人。该局先后荣获“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就业服务工作示范县”、“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等称号。
【地税系统】为县域经济腾飞提供财力支撑
县地税局以争创“十大文明诚信行业”为工作总目标,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税收工作水平,树立了良好行业形象。该局以加强队伍建设为载体,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狠抓队伍监督、考评,努力提高队伍综合素质,实现创建活动人性化。以窗口建设为依托,通过组织开展“优秀纳税服务标兵”、“党员示范岗”、“十佳服务明星”等创建活动,积极开展政风行风建设,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实现了创建活动的时效性高效化。以文化建设为媒介,大力开展学习型、法治型、廉洁型、服务型、效能型等“五型机关”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地税文化建设,实现了创建活动的多样化。文明创建为工作开展注入了活力,去年累计组织各项收入39263万元,同比增长24%,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效财力支持。该局先后被评为“全省地税系统基层建设优秀单位”、“全县目标考核先进单位”、“服务经济工作先进单位”,连续7年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连续10年荣获“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检察系统】“民生检察”品牌响
县检察院不断巩固和深化“省级文明机关”创建成果,扎实开展“全国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努力塑造文明公正、诚实信用新形象,先后荣获“全国人民满意检察院”、“省级文明机关”、“十大文明行业”等荣誉称号。该院通过开展“学习型检察院”、“检察官教检察官”业务传帮带等主题活动,切实提高全院实际工作能力。以争创“全国文明接待室”为抓手,实施“阳光检察”,设立“检察开放日”,实行检察长轮访,不断增强与群众密切联系,开展的“来有迎声、坐有让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访有回声”和“热心接访、耐心听诉、细心研究、公心处理”为主要内容的“五声四心”活动,赢得了来访群众的称赞,“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执法理念,打造了检察机关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为更好服务全县经济发展,该院在工业园区、旅游景区设立了法律服务联系点,到县重点项目现场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巡回展,促进了经济健康发展。该院创新开展了“保民生、促和谐”服务新农村建设城乡牵手送法下乡活动和“体察民情,服务民生”主题实践活动,先后开展法制课入村40多场,为帮扶村修筑水泥路4条,改造生态厕所、沼气池300余个,发挥了文明单位的积极帮扶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抓规划扛项目 在创建文明诚信行业中发挥职能
县住建局在文明诚信行业创建活动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服务于城乡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干部职工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发生了较大变化,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2010年被评为“全县十大文明诚信行业”。近年来,该局把行业文明创建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坚持高起点规划,为全力提升文明城市建设水平,为居民创造优美生活居住环境,先后编制完成了《东平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城市水系规划》和城市燃气、排水、防洪等专项规划30余项,较好地引领了城市建设;坚持高标准建设,投资5亿元,完成了焦村新社区、佛山公园、白吉河整治、佛山街整治、平湖路至滨河路道路建设、文化发展中心等重点建设工程;加大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步伐,大力推进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工作,城市形象大大提升;坚持高效能管理,全面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严历查处违法建设,办理各类审批事项265项、人大建议、政协提案36件,行业形象得到明显提升。